星期三, 6月 22, 2005

線上學習相關議題

線上學習相關議題:專訪Michael Allen

線上學習與數位內容製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在台灣呈現蓬勃的發展。線上學習在台灣的發展已經有一段歷史了,依照平台的不同,從空中大學到透過電腦介面(配合網際網路)的學習經驗,台灣在線上學習也算是有相當的歷史。一般來說,我們都將線上學習稱為e-Learning(milo按:光是這個辭的解釋就有非常多的說法)。我們先從e-Learning一辭的創始者,Elliot Masie,的想法切入。

Elliot Masie提出e-Learning的初衷相當簡單,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以及學習經驗的提升,透過e化的學習可大幅降低學習時間、學習成本,快速地佈建學習平台並同時服務多使用者。因此,有人說e-Learning其實是elliot-learning。隱藏在背後的假設有兩個,第一、線上學習的內容製作並不困難。第二、學習者的自我學習意願高(milo按:其實milo和新竹的一位HR朋友對e-Learning倒是有相同的看法,e-Learning應該解釋作easy-Learning,讓有學習意願的人,在最快速與有效的方式下做學習,而HR人員只需要準備好學習資源,以push的方式,而非pull。不過,這樣的做法可能會造成其他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我ˋ們在線上學習教材的製作上遇到瓶頸,枯燥的空中教學再也引不起學習者的興趣;教學內容的設計並無新意,在學習內容的傳播上並不順暢。因此,刺激學習者學習以及教學內容的改善就成為近兩年來台灣線上學習開發的主要議題。

本次在ASTD 2005 ICE,特派員特別突破重重困難,在擁擠的人潮中與緊湊的行程中,訪問到Allen Interactions的創辦人Michael Allen。Michael Allen在此次的ASTD 2005 ICE同時也主持了“ The ASTD e-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Certificate Program”,藉由他長年客製化線上學習課程的經驗,我們向他請教了幾個線上學習教學設計的相關問題。

Milo:Allen博士您好,很高興有此機會和您進行專訪。首先,是否能請您稍為解釋一下Gap Analysis的概念(milo按:這個問題是為巨匠電腦的兩位好朋友所提出的)?

Allen博士:首先需要澄清的是,Gap Analysis的概念並不是我提出的,這是再教學設計領域已經有一些時間的概念。Gap Analysis的想法相當簡單,我們在做教學設計時,首要目標是確保訓練能聚焦於行為上;並且,我們必須要了解,何種述做法能傳達最大的企業績效。僅僅了解學習者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其實並不充分,證據顯示,我們所提供的內容常常是少於學習者真正需要的。讓學習者了解如何做,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會實行。因此,我們必須要分析,學習者現在能做到的水準,以及他們未來所需要做的,並衡量其中的差距。我們必須思考,我們能創造哪些學習經驗,以促使他們練習能提升績效的技巧與做法。然後,我們從最後開始思考,如何達成這個目標。例如,我們要製作一個銷售影印機的技巧訓練課程,我們必定要先分析這個商業環境,以及這個客戶所提供的服務,然後再找出哪些關鍵要素是致使他們成功的。由此,我們才分析線在的業務人員技巧與做法上的落差,進而開始製作教學內容設計。分析客戶的商業環境反而是更關鍵的一環(milo按:其實這個觀念結合了兩個要點。一、課程目標的設定(也就是所說的Gap Analysis);二、Backward Induction的觀念,一般來說,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都必須要從terminal objective分析開始,如果大家對這有興趣,請洽milo)。

Milo:以管理技巧來看,何種方式是內容專家(Subject Matter Expert,SME)與教學設計專家(Instructional Designer,ID)開發線上課程內容的最佳方式(milo按:這個問題仍是為巨匠電腦的兩位好朋友所提出的)?

Allen博士:我想,最好的做法應該事先製作課程原型(prototype)。請SME與ID先針對課程製作10到30分鐘的課程雛形;並邀請要接受此訓練課程人員的主管(supervisors)參與討論。其中,討論的要點包含,設計要點是否能準確傳達SME的教學理念、SME是否喜歡這樣的呈現方式、參與訓練人員的主管能否接受訓練內容、訓練內容是否能達成績效要求?常常在課程的製作過程當中,我們發現SME與ID常常起衝突,透過課程雛形與密集的深入討論,我們就能解決此一問題,並呈現較佳的課程內容。

Milo:不過先作課程原型,整體的製作時間是否會拖得更長?

Allen博士:不,絕不會,反而會縮短整體製作的時間。讓這些相關人員作密集的討論,會是相當有效率的做法。以文件溝通並直接製作的方式反而太費時了。

Sam:看來,SME與ID的工作份量在初期相當沉重,您是否有新的計費方式因應?在台灣,計費是以人/時為單位計算,客戶常常會質疑這個做法,因為這樣會無法控制預算(milo按:這個問題依然是為巨匠電腦的兩位好朋友所提出的)。

Allen博士:當然。我想這樣的計費方式是合理的,因為製作過程中有太多的變數了。如果以固定的價格來計費,裡面隱含了太多的臆測。如果有這些猜測,可能會導致問題發生。而最後的成品是在預算與品質的折衷下產生的。如果,有一個課程的原型,反而可以讓你了解可能的花費與品質,否則你永遠不知道最終產品呈現的可能。或說回來,你們需要一個專業團隊(milo按:意指Allen Interactions),哈哈。我們的做法是,以第一個課程做為建立雙方互信的基礎,通常會以實際花費計價,如此一來,雙方都能衡量產品的品質與預算。

Sam:我們注意到您也猜加了Elliot Masie的研討會?在其中,Masie提到一些新的電子產品的應用,例如PSP與iPOD。您對此的看法為何?

Allen博士:對我來說,e-Learning還是剛起步而已。幾年前,頻寬還是線上學習的瓶頸;不過,現在我們還擁有先進的技術,例如語音辨識系統。以前還有客戶會質疑線上課程在筆記型電腦上的應用,不過,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了。以設計者的角度看來,我喜歡嘗試所有可能,透過不同的學習介面。

Sam:現在的e-Learning學習媒介還是透過CD-ROM與網際網路,是否有可能在移動裝置上執行線上學習呢?還是有其他的媒介是可能的?

Allen博士:未來應該是可能的。不過,以語音廣播的方式呈現應該是相當容易做到的,我可以想像在機場透過廣播學習。不過,就個人來說,我比較喜歡視覺的呈現。

Milo:對硬體和軟體技術的了解,是否會成為SME與ID進入線上學習產業的障礙?

Allen博士:當然,這尤其是在平台轉換的過渡時期會發生。SME與ID必須要了解硬體和軟體運作方式的原理,例如Flash、Dreamweaver等等的工具。他們必須有能力將教學內容轉換為電腦能理解的語言。或許在未來,電腦也會運用教學設計的語言。

Milo:您認為哪一項能力是ID最需要的呢?

Allen博士:哇,這個簡單的問題還真難回答。我想,主要的是創造能同時鼓勵學員投入的學習經驗以及製作良好教學指引的能力。ID常常都能引發學員投入的熱誠,不過,卻沒有良好的指引能力(milo按:其實這呼應了前面SME和ID配合的議題)。學習成效是最重要的關鍵!

在專訪過程中,Allen博士總是以輕鬆幽默的方式給予我們建議,期望對國內眾多的教學設計高手而言,這個訪談內容能帶來一些新的想法。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